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石科院社区健身广场。北京日报记者 王海欣 摄
位于海淀东部的学院路街道,汇集了7800多家企事业单位、32家科研院所。曾几何时,这里55%的对外道路都有围墙,分隔内外,各成“孤岛”,基层治理壁垒林立,协作失灵。可2019年,这里的小社区厉害了,居然拆了大央企的老违建。近日,记者通过蹲点发现,正是街区、校区、园区、社区四区协同的机制,打破了院所藩篱,引得居民、职工、学生、专家纷纷回归社区、贡献社区。
绕过高墙,穿过岗亭,记者走进石油大院。印象中,院西曾有一片500多平方米的违建盘踞了20多年,废品收购站、无证小餐饮扎堆儿,12345热线投诉不断。就因为它集中在6家中央单位的地面上,社区无计可施。可眼下,违建居然让社区给推平了!
真可谓“小马”拉动了“大车”。
2019年以来,学院路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多次与各产权单位对接需求,共同签订了《“地区鸣笛 家家出力”战略合作协议书》,创立了具有本街道特色的街区、校区、园区、社区四区协同机制。
就拿建于1953年的石油大院来说吧,两个社区与5家国家级科研院所交错分布。2019年,学院路街道“吹哨”,各方马上“报到”,一轮轮交流想法、置换资源,最终各出各力,推倒了多年的违建不说,还决定2020年建设新老建筑共生、居民与职工共生、各类文化共生的“石油共生大院”。“以往我们独惯了,围墙意识压倒了共享意识。现在有了协同平台,我们资源置换、区域共治、协同发展、实现共赢。”石油大院产权方之一、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遵峰说。 一个“共生”大院,引出多个“共生”合作——海淀区主导、学院路统筹、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参与,京张铁路遗址公园启动区今秋亮相,百年京张宛如绿色长龙,蜿蜒在城市之中;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130多位高校专家、学者组成智库,为学院路发展建言献策;通过资源置换、开放共享,多个《社区活动场所共享协议》签订……
看着眼前的变化,在石科院住了几十年的职工子弟黎丹难掩欣喜,“以往,你在围墙外,我在围墙里,交流不多;如今高墙没了,大伙儿成了一家人。”
“‘党建引领、四区联动、多元参与、协同治理’,这是我们正在探索的基层治理模式。”学院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冯志明说。接下来,这一探索还将向纵深推进,政府治理、社会协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将不断深入,推动构建新型街区形态。
原文链接:http://bjrb.bjd.com.cn/html/2019-12/26/content_12438145.htm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宣传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宣传法治网 xcfz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