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宣传法治网!

当前所在: 首页 > 宣传理论

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伟大事业

时间: 作者: 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内蒙古波澜壮阔的历史,会发现内蒙古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的政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内蒙古革命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清末以来的国运衰退与外族入侵,造成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并重,各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与艰难,求解放是各民族共同的迫切愿望和不懈追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种力量走上历史舞台,但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立场原因,这些力量或依附于帝国主义,或依附于国内反动阶级,或夹杂个人野心,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人民愿望,多为昙花一现的闹剧。即使有嘎达梅林式比较单纯的人民起义,也由于没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最后走向失败。在内蒙古人民艰苦曲折的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才使民族解放走上一条正确道路。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指引的方向是唯一正确的方向,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内蒙古革命成功的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民族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一条红线贯穿其中。

  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革命的理论与政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积极关注中国民族问题,特别是内蒙古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二次大会宣言》中提出:“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支持各民族的‘自决’,主张用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这里,解决民族问题的形式并不重要,核心的是中国共产党强调民族的平等和解放。

  1935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路上,发表了《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向全国人民提出共同抗日的统一战线主张。在谈到民族问题时,提出“中国各民族应该一律平等,红军长征的胜利离不开各民族的支持,争取各民族参加红军和苏维埃政权,这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决定意义”。

  193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华苏维埃政府对内蒙古人民的宣言》。明确“中国红军战斗的目的不仅是把全中华民族从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压迫之下解放出来,同样要为解放其他弱小民族而斗争,首先就是要帮助解决内蒙古民族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与内蒙古民族共同奋斗,才能很快打倒我们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蒋介石。同时相信,内蒙古民族只有与我们共同战斗,才能保持成吉思汗时代的光荣,避免民族的灭亡,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1940年7月,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拟定了《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提纲》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抗日战争形势的要求,在系统、全面和深入研究蒙古民族问题的基础上,为团结蒙古民族抗日,反对国民党大汉族主义民族压迫,彻底解决蒙古民族问题而制定的纲领性文献。《提纲》完善了我党的民族理论,提出了切实解决蒙古民族间的具体政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族关系等各方面。《提纲》的形成与通过,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理论上的成熟,为实现内蒙古区域自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1945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向晋察冀中央局发出《关于内蒙工作方针》,具体地指明了当前开展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方针:内蒙在战略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适当地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不仅关系内蒙民族本身的解放,而且能够建立我党我军巩固的后方;对内蒙古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放手发动与组织蒙古人的地方自治运动,建立自治政府,准备建立内蒙古自治筹委会的组织,统一各盟旗自治运动的领导。

  1946年4月,中共领导的东西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的“四三”会议在承德召开。 会议一致通过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主要决议》。决议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内蒙古民族运动的方针是平等自治,不是独立自治,并且只有在中共领导帮助下才能得到解放;东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时曾申明内蒙古自治运动有统一机构后即撤废,现东西蒙已统一于联合会,决定东蒙代表回去就召开代表会议,施行解散,今后在东蒙设联合会总分会领导工作;蒙汉杂居区实行蒙汉分治;联合会统一领导蒙古军队武装,扩大原联合会机构……

  1947年2月下旬,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人齐聚哈尔滨,向中共东北局汇报内蒙古自治政府的筹备情况,并根据中共的指示,召开了内蒙古自治政府筹备会议,起草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政府暂行组织大纲》,初步议定内蒙古自治政府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进行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充分准备。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王爷庙成立,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为代表的自治制度走向成功并且定型,成为中国其他民族地区解决民族问题的范例。

  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革命中对民族干部的培养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对民族干部的培养,特别是对蒙古族干部的培养。北京蒙藏学校时期,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共产党人在蒙藏学校培养乌兰夫等为代表的蒙古族青年加入中共,并建立了党组织,培养了最早的蒙古族共产党人。

  大革命时期,中共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在内蒙古各地广泛建立了党组织,有力地推动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期间大批民族干部成长起来,为后来的内蒙古革命积累了重要的干部资源。大革命失败后,内蒙古特支、特委坚持领导内蒙古的革命斗争,保存了大批优秀干部。

  1937年8月,陕北公学在延安成立。中共中央指示大青山地区党组织,从绥蒙地区选送蒙古族青年到延安学习培养,为了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以适应更广泛地动员组织各民族参加抗战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成立延安民族学院,全院聚集了200多名各族优秀青年。其中占学员总数的40%。到1942年夏,延安民族学院学生增加到300多人。延安民族学院的创建,使中国共产党大批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走向正规化,是民族干部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44年夏,民族学院迁到陕甘宁边区的定边办学,称三边公学民族学院。1945年3月,为适应内蒙古地区民族工作的需要,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民族学院从定边迁到内蒙古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境内的城川办学,称为城川民族学院。

  1946年3月,中共热冀辽省委与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赤峰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学院,为内蒙古自治运动培养了大批干部,特别是为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准备了一批重要的民族干部。

  1947年6月14日,内蒙古自治政府作出决定,将原东蒙军政干部学校改为内蒙古军政学校, 8月7日,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决定成立内蒙古军政大学, 将内蒙古军政学校改为内蒙古军政大学第一院,同时在齐齐哈尔设立内蒙古军政大学第二院,内蒙古党校同时成立。

  1947年8月,设在赤峰的内蒙古自治学院与冀热辽解放区创办的建国学院、鲁迅艺术学院合并,成立了冀察热辽联合大学, 1948年9月9日,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作出《关于开办内蒙古党校的决定),乌兰夫任校长,11月7日,内蒙古党校在王爷庙正式开学。

  通过办学,大批地方政府在职干部、部队指战员和参加革命的各族青年在各院、校接受了政治、军事、财经、文化等方面的教育,结业后被陆续充实到各级工作岗位,输送到斗争第一线,并造就了大批各项事业所急需的专门人才。据1949年的统计,内蒙古地区干部队伍已具有一定规模,各类干部已达16885人, 许多蒙汉各族农牧民、青年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斗争的考验,逐步成为内蒙古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骨干力量。(作者单位:兴安盟委党校)(作者 白海军)

上一篇: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指南

下一篇:【中国纪检监察报】聚焦“国之大者”强化政治监督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宣传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宣传法治网 xcfzl.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27327号-13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